公司歷史
1906–1925 年的全球化歷程
8 分鐘閱讀
公司初出茅廬,其聲勢浩大的全球起飛計劃被第一次世界大戰殘酷打斷,此后,Bosch 不得不轉型并推動創新,以應對戰事的影響。
漂洋過海 — 登陸美國
一切從刊登在美國報紙上的磁電機點火系統廣告開始,1906 年,該廣告為 Bosch 帶來了價值 100 萬美元的訂單,并在一年之內實現了銷售額翻番。鑒于美國的業務非常成功,1912 年,Bosch 開始在其位于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的自有工廠生產明星產品。
88% — 全球化的成效
除了美國之外,Bosch 開始把目光投向全球其他市場。憑借位于南非(成立于 1906 年)、澳大利亞(成立于 1907 年)、阿根廷(成立于 1908 年)、中國(成立于 1909 年)和日本(成立于 1911 年)的銷售辦事處,Bosch 的代表處已經覆蓋了各大洲。1913 年,德國以外市場的業務占公司銷售總額的 88%。

新產品 — 照明裝置、發電機和起動機
當汽車成為日常用品,更快的速度需要更高的安全性時,Bosch 先后于 1913 年和 1914 年推出了相應的產品。除了“Bosch 照明”— 由大燈、發電機、調節器和電池組成的電子照明系統讓夜間駕駛變得更加安全之外,起動機的可靠性也得到增強。
大災難 —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全部外國市場在一夜之間消失,研發被迫中斷,轉為生產軍備物資。Bosch 開始生產手榴彈雷管,而不再是磁電機點火設備。約有一半的勞動力被召集起來服兵役,他們原本的工作由女人們接手。在這些應召入伍的士兵中,有 453 名員工在戰場上犧牲。

Bosch 標識

新全球商標
銷售辦事處和商標適合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一特殊時期。不過,在美國收購的 Bosch 公司仍繼續使用著名的 Bosch 商標做廣告。為避免造成混淆,主要創新者 Gottlob Honold 于 1918 年迅速設計出全新的“圓圈套錨”商標,該商標至今仍與 Bosch 有著內在聯系。
照片:新標識草圖(1918 年)
新開始 — 戰勝一切阻力
1917 年戰爭結束后,更名后的 Robert Bosch AG 股份有限公司面臨眾多挑戰。由于受到日益激烈的競爭,公司重返全球市場之路困難重重,其專利也已被撤銷。但 Bosch 鍥而不舍、永不言棄。原有合同恢復效力,新市場開啟。同時,該公司專注于核心能力 — 渴望創新。
全新汽車功能 — 雨刮器和喇叭
被戰爭中斷的業務活動現在重新開始。在更加擁擠的道路中行駛時的安全性,成為推動 Bosch 研發人員不斷進步的動力。到 1926 年,摩托車和自行車燈、Bosch 喇叭、擋風玻璃雨刮器和電瓶點火裝置都已成為 Bosch 產品家族中的成員。
Bosch 汽車服務

全覆蓋標準化客戶服務
獨立的維修和安裝車間全部遵守相同的標準,這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這一概念在戰前的美國既已存在。1921 年,Bosch 在德國以外市場推出了“Bosch 汽車服務”修護工廠,并迅速受到熱烈歡迎,到 1930 年,已在 70 個國家/地區擁有 2,750 個車間。這些車間有助于在全球傳播 Bosch 品牌。
照片:Bosch 服務提燈成為車間的特色標志。
永不停歇的傳送帶 — 裝配線生產
競爭使得 Bosch 質量逐步提升,且生產更加快速,成本更低,這一點日益明顯。其中一個原因是裝配線,自 1925 年起,Bosch 開始逐步引入裝配線。曾經需要 50 天才能生產出來一套完整的磁電機點火系統,采用裝配線生產僅需 5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