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教育本源

項目周期:2018.9-2019.8
項目金額:569,820人民幣
項目伙伴:上海百特教育咨詢中心、無錫靈山慈善基金會
目標人群:甘肅 15所鄉村學校 30個班級的 1200名學生以及 15所學校中的 30名教師。
項目愿景:和家長、教師一起陪伴孩子成長為會選擇、懂規則、更自信自立的經濟公民,成就更好未來。
項目概述:本項目是為甘肅省的 15所鄉村學校 30個班級的 1200名學生、30位教師提供方便實用的“財商教育賦能包”,旨在引導當地教師以情景化、參與式教學的方式,開展一學年的課,幫助孩子通過體驗活動、閱讀分享和同伴學習的方式,提升其目標、責任、成本、規則、規劃等意識和能力,增強其批判性思維、清晰表達能力和行動改變能力,為其獨立自信地面對未來生活做好準備。

項目周期:2018.7-2019.10
項目金額:760,000人民幣
項目伙伴:北京市紅丹丹視障文化服務中心、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目標人群:全國7所盲校140位視障學生(煙臺、大連、四平、保定、南京、青島、德州)
項目愿景:讓視障青少年擁有對未來多樣性發展的能力和信心
項目概述:盲生“聲音夢想”援助計劃是針對視障青少年發展設計的聲音語言職業發展教育支持計劃。項目在7所盲校(四平、大連、煙臺、蕪湖、青島、南京、德州)設立聲音夢想教室,首次開展專業語言藝術基礎課程并完成了10萬字《視障青少年語言基礎訓練參考教材》的編撰。項目的順利實施為視障青少年實現聲音語言就業的夢想提供了機會,開拓了視障群體就業的新途徑。

項目周期:2018.9-2020.8
項目金額:1,000,000人民幣
項目伙伴:上海浦東新區第一反應志愿服務中心、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
目標人群:約200位教師和 28000名學生
項目愿景:讓互助互救成為中國社會新常態
項目概述:第一反應?特別開發“兒童安全第一課”課程及配套教具,為老師提供標準教具包和教學手冊,同時為孩子們提供課程所需學生包,每位老師需在期限內完成100個孩子的授課目標。

項目周期:2019.1-2021.8
項目金額:1,000,000人民幣
項目伙伴:北京為華而教公益發展中心、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
目標人群:遍布湖南、四川、重慶、陜西、山西等省市的優秀師范畢業生約90人
項目愿景:集結和支持優秀青年到鄉村任教,培養促進中國教育公平的領導者,推動中國教育健康發展。
項目概述:未來教育家項目是目前國內領先的一個項目。針對返鄉師范生的職后培養和支持的教育公益項目,由為中國而教于2011年首創。該項目針對農村教育的改善亟需優秀教師而設計,從應屆或畢業兩年內、回到基層(縣/鄉鎮中學、鄉村小學)任教的優秀師范生中甄選有農村教育使命感、積極進取的優秀人才,為其搭建支持平臺,提供培訓、交流、展示等機會,幫助其在最初的2年更好地勝任基層教育工作,同時保持對教育的熱情,突破環境限制,不斷磨練自己的品格與能力,推動他們持續為農村教育做出貢獻,促進教育公平與社會發展。同時倡導優秀人才到農村任教的積極社會風氣。

項目周期:2018.08-2019.06
項目金額:400,000人民幣
項目伙伴:上海楊浦區賦啟青年發展中心
目標人群:上海楊浦區(隨遷子女為主的中學為主)100名學生
項目愿景:做中國最有影響力的能力建設與生涯發展青年組織。
項目概述:該項目旨在通過體驗式教育課程幫助隨遷子女融入社會環境,解決他們的生涯教育問題。首先,基于隨遷子女的情況設計出“愛的力量”個人成長模型,為課程設計奠定理論依據。其次,根據隨遷子女所在不同年齡階段,設計了“愛我新聲—自我探索煥新計劃”、“愛我同聲—伙伴互助同行計劃”和“愛TA共聲—社會服務共融計劃”三大系列課程。此外,還打造了賦權、發現、打開、探索、發聲五階段課程模型。希望通過“為愛發聲”計劃幫助上海隨遷子女改變現狀,實現社會融入,彌補生涯教育的缺失。

項目周期:2018.06 - 2019.09
項目金額:920,000人民幣
項目伙伴:21世紀教育研究院、西部陽光基金會
目標人群:參與計劃的農村小規模學校老師約3000人
項目愿景:鼓勵鄉村教師、學校形成共同體,引領當地鄉村教育發展
項目概述:針對鄉村小規模學校教師在專業發展中的不同需要,組織每年線下2次集中培訓和長期針對性的線上交流,以任務驅動專業成長和能力提升,指導、陪伴農村小規模學校聯盟會員學校的校長、老師發現自我潛能、參與課堂變革、進行教育改善, 增進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職業歸屬感與自信心;培育5所有探索動力、發展潛力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并為之提供系統的改善方案和公益支持,并形成可操作、可推廣的經驗,從而影響更多的農村小規模學校。

項目周期:2018.08 - 2019.09
項目金額:500,000人民幣
項目伙伴:北京憨福兒公益基金會
目標人群:75人(心智障礙者15人,家庭成員60人)
項目愿景:助力憨福兒就業為使命,給其終生教育
項目概述:本項目創新地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學校學一半,工作崗位上學一半。這種模式對于心智障礙者來說訓練效果最好,但少有企業愿意為他們提供真實工作環境作為訓練場所。本項目在北京憨福兒就業工廠為受益對象提供全面職業轉銜教育,包括基本工作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能力教育。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幫助心智障礙者學習相應的勞動技能并培養基本工作人格,幫助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進而帶動更多社會公眾和企業了解并支持心智障礙者就業。

項目周期: 2011年至今
項目金額:近14,000,000元人民幣
項目伙伴:上海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重慶大學,湖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陜西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青島大學,山東理工大學,暨南大學,江南大學
項目概述:博世大學新生助學金項目設立于博世中國慈善中心成立之初,旨在為剛剛步入大學的貧困新生提供2000-5000元的助學金,緩解莘莘學子初入校園時的經濟壓力,幫助他們更好地投入校園學習生活。項目開展至今,已有近3000名學生受益。 2016年起,在助學金的基礎上,博世增設了圓夢基金,為助學金學生的課題實踐、社會創新、創業夢想等提供輔導與小額資金。

項目名稱:阿勒泰山村幼兒園
項目周期:2015.6-2018.8
項目金額:6,400,000 RMB
項目伙伴: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
目標人群:新疆阿勒泰地區3-6歲幼兒
項目愿景:在中國農村貧困地區普及幼兒學前教育
項目概述:項目依據阿勒泰地區發展規劃,結合牧民定居點,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通過閑置校舍、村委會辦公室、以及租用民房等,以“走讀”形式為3—6歲幼兒提供免費學前教育,開設山村雙語幼兒園。項目通過為幼教志愿者發放補貼、組織培訓,購置幼兒園設備、幼教玩具、幼兒加餐等多種形式提升山村幼兒園的辦園質量。阿勒泰地區山村幼兒園計劃的實施,解決了離中心幼兒園遠而無法接受學前教育的適齡幼兒上園難的問題,給當地農牧地區幼兒提供了公平發展的機會。

項目名稱:新陽光病房學校
項目周期:2016.9-2019.12
項目金額:2,151,943 RMB
項目伙伴: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
目標人群:國內3-14歲長期住院兒童
項目愿景:保護3-14歲長期住院兒童的教育權利和發展權利,減少重大疾病帶來的負面影響,填補長期住院兒童的教育服務和發展性服務的空白。
項目概述:針對白血病患兒長期治療后的學校教育脫軌問題,新陽光病房學校為患兒制定了一整套長期住院兒童跨學科社會干預模式。病房學校通過住院適應課程,幫助患兒盡快適應醫院內部的環境;通過藝術、游戲課程,提高患兒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力,幫助患兒在治療結束后順利回歸學校及社會生活。該項目資金已支持全國6省共12間病房學校的建設與運營。